日前,据媒体报道,斯柯达计划对中国市场业务进行收缩,将生产、渠道、品牌运营等业务并入上汽大众体系内,在中国市场轻运营,同时将发展重心转移到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
尽管截止发稿时,企业官方尚未对此作出回复,但“外资撤离中国”的话题已然再被热议。
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外资车企在华处境确实不及从前,萌生退意可以理解,且过去几年确有一部分外资车企退出了中国市场,在此背景下,即便只是“风吹草动”,也很难让人不多想。
但必须指出的是,斯柯达收缩在华业务一事尚未得到官方确认,而即便此事为实,恐怕也没必要上升到整个外资群体。
盖世汽车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不少外资车企以及供应链企业公布在华新投建项目,而透过“真金白银”的投入,我们或许更能看清外资企业们的真实意图。
该省省,该花花,外资车企仍愿意为中国市场“花钱”
在不断下滑的市场表现下,相对于决意退出,更多外资车企选择逐渐放下身段,以求在中国市场有更好的发展。“反向合资”案例的增多,便是很好的证明。
就在近期,奇瑞与捷豹路虎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拟共同推进全新合作模式——奇瑞捷豹路虎将推出并制造一系列电动产品,搭载奇瑞电动化平台,使用捷豹路虎授权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而在此之前,奥迪汽车、大众汽车集团也先后分别与上汽集团、小鹏汽车开展了类似合作。
陆续公布的新投建项目,也是重要体现。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大众、宝马、特斯拉、本田、丰田等外资车企均官宣或被爆在华投建新项目。
近期,“日产关闭在华常州工厂”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经自媒体一番演绎后,甚至生出了“日产将撤出中国”的传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按照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的回应,之所以关闭在华常州工厂,将生产工作将转移至东风日产的其他工厂,是基于整体战略和商业环境的变化对内部产能和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
更为关键的是,东风日产还同时宣布,公司将在确保现有燃油车型产能的前提下,投资超100亿元加大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研发,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其它日系车企也有动作。日前就有外媒报道,丰田汽车正在与上海有关部门商谈在当地建立一家全资工厂的可能性。据透露,丰田汽车将利用该工厂为其高端品牌雷克萨斯生产电动汽车。不过企业官方目前并非回应这一消息。
另早在今年1月,东风汽车便宣布,东风本田全球首个纯电智能工厂厂区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新工厂预计今年投产,初期产能12万辆。官方表示,新工厂建成后,将生产全新e:N系列电动化车型,推动东风本田向“智电”转型。
德系车企中,大众很积极。在去年11月大众集团在华首个独资电池包生产工厂在合肥投产后,今年4月,大众中国宣布,大众汽车集团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以强化本土研发。此举也将提速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两款大众汽车品牌智能电动车的生产工作,其中首款车型为中型SUV,计划于2026年投产。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宝马的节奏类似,在去年11月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建筑封顶后,今年4月,宝马宣布将深化在华布局,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此项投资的重点聚焦于宝马在华生产的发源地——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为2026年启动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奠定基础。
另在今年3月,梅赛德斯-奔驰与宝马合资成立的公司正式落户北京朝阳。按照双方此前规划,至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国内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
美系车企中,重点看特斯拉。尽管特斯拉今年的万人大裁员也涉及中国市场,但投资也在继续。5月23日,特斯拉宣布,其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开工。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也是特斯拉入华十年来,继上海超级工厂之后,在中国的又一大型投资项目。
图片来源:特斯拉
另据了解,福特也正加大在华投资。据福特中国知情人士透露,在电气化、智能化转型方面,福特正在持续加大投资,包括研发未来产品、投资全新的电动车和电池生产工厂、加大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方面的技术提升等,以实现打造一个完整的电动车产品系列的计划。
不难看出,对于外资车企而言,中国市场仍然是难以割舍且要努力争取的存在,这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发展潜力强关联。从此次统计来看,外资车企新建产能,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外资车企们关厂的消息也时有发生,且这一情况大概率还会继续出现。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对于拥有庞大传统燃油汽车产能的跨国车企来说,陆续关闭闲置或落后工厂,优化和调整产能及资源,不能与撤资或裁员简单划等号。“相反,这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外资车企们如今的处境确实不太妙,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此前便提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外资车企仍然存在产品力不足、创新技术应用缓慢、营销服务稍显传统等问题。换句话说,不只是优化产能,外资车企如今要做的,还有很多。
投更多,才能赚更多,外资供应链企业持续重仓中国市场
“外资撤离中国”论调下,受牵连的不只是外资车企,还有外资供应链企业。
犹记得,今年3月前后,采埃孚被传“供应链撤出中国”,只是还没等到事件发酵,采埃孚便严词否认。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会上,采埃孚集团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更是强调,“任何关于供应链撤离的言论和炒作都并不属实,我们有大量投资,我们有长期规划。”
其实,相对于外资车企,外资供应链企业在加大中国市场投资一事上,表现得更为坚定,不仅过去几年持续重仓投入中国市场,即便在利润呈现收缩之势的今年,依然动作不断。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有超过10家外资供应链企业在华投建新项目,其中包括舍弗勒、大陆集团、麦格纳、法雷奥、奥托立夫、佛瑞亚、纬湃科技、LG新能源、美光科技等。
其中仅在6月就有至少三家企业发布相关动态,包括舍弗勒太仓制造基地轮毂轴承新产线于6月26日投产,法雷奥智能交通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于6月24日奠基,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四期也在该月正式投产。在此之前,也几乎每月都有企业宣布在华布产。
而值得注意的是,与外资车企扩建新能源汽车相关产能的意图一致,外资供应链企业们“真金白银”的投入背后,也是为抓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机遇。可以看到的是,其今年上半年新投建项目主要聚焦于电动化、智能化方向。
例如舍弗勒上述新产线就主要用于带端面花键轮毂轴承产能扩充,而端面花键轮毂轴承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优势明显,不仅可以提供更大的扭矩承载,还有助于底盘系统的轻量化,并且在低摩擦设计的加持下,有效增加续航里程。
据悉,目前,舍弗勒带端面花键的轮毂轴承已经在国内外众多主机厂新能源车型上得到应用。新产线投产后,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图片来源:舍弗勒
舍弗勒之外,麦格纳扩建其位于长春的制造装备工厂,据悉是为了支持与某德系高端汽车品牌所签订的电动车电池壳体新合同,纬湃科技落户天津的新能源智能制造与汽车电子新产品投资项目也是用来满足小鹏汽车等新势力汽车制造企业订单需求。很显然,这些项目背后都有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推动。
与此同时,这些新投建项目也彰显了外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深化,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他们不仅新建产能,也加大了本地研发投入。
今年4月,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透露,继去年年末投入运营的武汉工程中心之后,安波福专为新能源汽车打造的武汉高压连接器系统新工厂也将于明年一季度投产。此外,安波福还将在中国成立人工智能中心、风河软件中心。
同月,采埃孚与安亭镇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采埃孚被动安全系统亚太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将落户安亭。
此外,今年6月正式奠基的法雷奥智能交通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来也将主要从事智能驾驶摄像头、激光雷达、域控制器等项目的研发和生产。
大陆集团嘉定试验中心则用于支持开发新一代的线控制动系统,以更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以及各个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开发。据悉,该项目位于嘉定工业区兴贤路,试验中心建成后,可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快速进行软件的实车测试、验证迭代和整车性能的评估。
大陆集团嘉定试验中心效果图;图片来源:上海嘉定
在风云变幻的全球汽车市场中,中国市场始终站在潮头。超大规模的市场容量和体系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于外资企业而言,仍极具吸引力。不论出于主动战略调整还是市场驱动,外资供应链企业均积极增加在华投资与布局,以把握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家层面正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指出,外资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多措并举稳外资。
当然这其中不无挑战,但正如近期德勤亚太首席执行官戴惟德(David Hill)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中产人口数量在未来十年预计将从4亿增加到8亿,这将为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提供一个规模巨大、不容忽视的市场,而“只要市场是有吸引力的,钱自然会流过来。”